
《西游记》被人们视作“四大名著”中趣味性、可读性最强的一部,神怪形象多配资头条网站,段子流传广,各种“续写”“改编”也层出不穷。不过,当学者赵毓龙在讲座上问年轻读者“有多少人通读过《西游记》原文”时,举手者总是不多。

虽然人们对这部文学经典一直有着很高的热情,但对《西游记》原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熟悉。赵毓龙认为,《西游记》原著和1986年版电视剧都早已深入人心,但他依然推荐,如果人们有兴趣、有时间,还是应该通读一遍原著,这会带来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在最近出版的《花窗三十看“西游”》《破顽空:西游知识学》两本新书中,赵毓龙把自己研究古典文学和《西游记》相关问题近20年的收获分享给读者。前者是一本有趣话题的合集,后者与原著章回结构同步,作出伴读式解读。
从影视经典回到文学经典
赵毓龙认为,当我们说《西游记》的时候,其实有两个对象。一是作为文学经典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另一个是经过各种媒介重述并强化的IP形象“西游记”。大众熟悉的往往是后者。
“西游记IP不是一个凝定的文本,而是一些著名的人物形象与相应的故事,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是以创作者自己的立场、目的、策略去重述《西游记》故事的。”赵毓龙说,“西游记IP在传播的过程中,许多当代的艺术形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众更熟悉的是西游记IP,而不是百回本小说的文本。”
作为公认的经典影视化版本,1986版《西游记》电视剧被认为是尊重原著精神的改编。虽然现在回看,剧里的很多特效显得“抽象”,被网友们戏称为“5毛钱特效”,但有趣的是,这不仅没有削弱其魅力,反而帮助它在网络上长存,并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赵毓龙看来,这部电视剧能成为当代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佳作,并不是刻板地依循原著,而是充分继承原著的精神,将人物与故事处理得有趣且富有人情味。
“我觉得当代《西游记》的改编能做到三点,就是成功的。一是讲出来的故事必须有趣,原著就是因为故事有趣而吸引人。二是得有人情味,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说‘神魔皆有人情’,在神佛魔怪身上能看到人性、人情。做到这两点已经能得80分以上了。如果还能表现出讽刺性、批判性,就有90分了。1986版《西游记》电视剧就是超过90分的作品。”赵毓龙说。
孙悟空的成长故事还将吸引更多人
《破顽空》遵循百回本《西游记》的章节设定,逐章逐回讲读解析,陪伴着读者一起阅读,分享阅读经验。像与读者同坐一趟车的旅伴,赵毓龙把自己在《西游记》探索之路上发现的风景分享给读者。
而在《花窗三十看“西游”》中,赵毓龙则希望读者不要像仰着头参观博物馆里的展品那样,太过庄重地去看《西游记》,要像路过园林里的花窗,借窗看景,移步换景,去寻找“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三十面“花窗”,十面一组,书也分为三册。第一组讲《西游记》研究中的传统命题,比如成书、作者、版本、时空、人物等。第二组写《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取经五圣”。第三组挑出《西游记》中另一些有趣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
在《地字窗:〈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一篇中,赵毓龙提到,百回本《西游记》是世代累积叙述而成,我们所说的“作者”应该是最终完成文本生产的“写定者”。300多年前的人们一般误认为全真教道人丘处机是该书的写定者,吴承恩的著作权则是清人发现的,但当时的影响并不大。后来经胡适、鲁迅等人考证,又经过出版、教育等文化机构推波助澜,才逐渐成为“常识”。
百回本《西游记》的写定者没有署名,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当时的人以荒诞不经的故事揭批现实,甚至影射时事,可能涉及担责。而小说是“小道”,是“君子弗为”的文化产品,写通俗小说,在当时的文人阶层中,更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不署名自有他的道理。
在第二组“花窗”中,赵毓龙写“取经小分队”,分析了孙悟空从大闹天宫到西天取经的动力是什么。猴王挑战造化规则大获成功,但在挑战制度规则的路上以失败告终,被压在五行山下,接受惩罚,进而通过完成权威交代的任务来自赎。赵毓龙写道,猴王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挑战型人格,踏上“随波逐流”的新路,带领取经小队,一路见识各种人情世故,体验世态炎凉,最终完成了在世俗世界中的自我成长。
前不久,游戏《黑神话:悟空》火遍全球。说起下一个可能火起来的西游记IP,赵毓龙认为恐怕还得看孙悟空。在他看来,“取经五圣”每一位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IP,书中的许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也有开发潜力,但真正的超级IP只有一个,就是孙悟空。
“《西游记》是孙悟空的成长故事,猴王是第一主人公,他从一只‘放心的猴子’成长为一只‘求放心的猴子’,从一个挑战规则的英雄,变成接受规训的英雄。小说表现的就是这个人物在西天取经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打动我们的也是这些成败得失。”赵毓龙表示,古今观念有变化,对于主人公的理解从来都是“活在当下”的,而人们对成败得失的判断也有变化。“在传统观念里,人们会觉得孙悟空是成功的。但在当代观念看来,他可能失败了。传统观念中孙悟空有收获的事件,在当代观念看来,可能是他牺牲了许多更宝贵的东西换来的。”
赵毓龙的老师之一、《西游记》的著名研究者胡胜教授提倡“开放的西游学”,在这种新思路的支持下,赵毓龙近年开展了西游故事的多民族、跨地域、跨媒介演化研究。历史上,许多民族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的西游故事。比如,满族有满文译本的《西游记》;布依族等受到佛教斋供科仪的影响,在自己的仪式实践中引入了西游故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些多民族的西游故事一般以民间集体口述的形式存在,可能和民族地域的仪式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地方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窗三十看“西游”》中写到,在一些蒙文的《西游记》文本中,唐僧收徒的顺序跟百回本《西游记》不一样,可能反映了更古老的故事形态。彝族毕摩经里有《西行取经记》,一些地方应该是受到了百回本《西游记》的影响,一些地方又明显带有古早的地方性知识特色。赵毓龙说,虽然研究《西游记》近20年了,仍有很多问题等待着他,仍有许多之前未被注意到的材料需要去搜集和整理。《西游记》带来的乐趣是无穷的,他还会继续寻找新的故事带给读者。

《花窗三十看“西游”》
赵毓龙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望mountain 2025年10月版

《破顽空:西游知识学》
赵毓龙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5年8月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佟鑫
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相关阅读
长三角文博会规模创新高,33个沉浸式项目集中亮相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于11月20日至2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汇聚了长三角一市三省等地的文化产业成果,展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的丰富内容。
8 68 7小时前
悦己、银发还是毛孩子?去进博会寻找下一个消费爆款未来的消费趋势是什么?下一个爆款会在哪个领域出现?
209 11-09 11:01爱奇艺乐园是定位小型化、强互动、快迭代的新型主题乐园。
78 09-25 15:59
卓别林孙女回忆祖父:他用嘲笑对抗生活的悲剧《卓别林:流浪之心》是在寻找卓别林为什么成为卓别林的那个答案。
195 09-24 19:58
辛芷蕾获奖后,《日掛中天》计划年内公映,卖出最高票房出品方说配资头条网站,要在拿了奖的片子里头卖一个最高的票房。
5 297 09-08 21:5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