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以前出国的时候吗?规格不同的充电插头是行李箱中的必备品。看看家里的抽屉,多款插头和线是否也曾给你带来困扰?随着时间的推移配资炒股官网开户,这些常用设备逐渐趋向统一,插头和连接线变得更通用化。很大程度上,正是“标准”,定义了我们周遭的物质世界和生活方式。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起草、2007年出版的《标准化工作指南》中提到,标准是指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文件。
在当代的经济生活中,标准是一种基础设施,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十分重要。没有标准,工业生产、城市生活和商业来往便无从谈起。但标准又是因何机缘而产生,怎样建立,经历过怎样的变革?它具体是怎样起作用的?《制造规则: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一书,回顾了标准化的全球发展史。
为了更安全,工程师们制定标准
上海交通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林雪萍在本书序言中提到,标准的形成,实际上是由工程师、市场和政府所组成的三角关系决定的。
国际标准的变迁,在书中被划分成三个主要阶段。第一次浪潮中,工程师们制定了可以被制造者广泛采用、满足公司客户需求的标准。第二次浪潮推动了集装箱的标准化,极大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全球市场的整合。第三次浪潮以信息技术的标准化为核心,也运用制定标准的程序,来保障社会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
张文印是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单位、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质量管理负责人,他曾在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工作十年。必维集团是全球知名的国际检验、认证集团,成立于1828年,前身是船级社。最近张文印正在阅读《制造规则》,回想起此前的工作经历,他告诉记者,船级社这种组织最早就是由一群工程师发起的,目的是为造船建立标准,解决安全问题。
“早先都是船长各自造船,结果航行事故频发,保险公司受不了。一群工程师在保险公司的推动下,开始建立标准。船在正式服役之前,要有检验的过程。用于远洋航运的船只和近海、内河航运的船只,小尺寸的载人船只和大型货运船只,要求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要去北极的船只和在赤道附近航行的船只,面临的环境不同,需要承受的温度差不一样,采用的材料也会不一样。”张文印说,当时的工程师们逐渐开始制定标准,最早是验收船只,然后发现要向上游延展,去追溯制造过程,再追溯原材料,再进一步往前追溯到设计。
19世纪,工程师们推动建立了一些重要标准,蒸汽锅炉、螺纹和钢轨是三个经典案例。解决安全问题是首要的。1836年,美国政府官员塞缪尔·英厄姆资助富兰克林学会,在实验和对蒸汽锅炉爆炸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发布了蒸汽锅炉设计、材料、建造和维护方面的研究报告,建议制定标准、立法并进行监管。1852年美国正式立法,内河航运的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1884年,德国工程师协会也制定了第一个蒸汽锅炉钢板厚度标准。
螺纹标准则是英国工程师最先发起的。螺纹的标准化可以让不同机器车间制造出来的螺纹互相替代,对降低工业制造的成本很有利。1841年,英国著名工程师约瑟夫·惠特沃斯在英国许多车间收集螺纹做检测,设计出一套各方面尽可能接近平均值的方案。惠特沃斯不是在寻求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而是希望尽量让所有人都能接受,最终结果如他所愿,到1858年,这套体系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轨标准的出现,则反映了生产商和消费者双方的互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钢轨开始代替铁轨。铁路管理部门与钢铁制造商之间,围绕钢轨的耐用性和价格周旋,前者更在意磨损,后者更关心利润。钢铁制造商与美国矿业工程师协会结盟,铁路公司与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结盟,各执一词。一些工程师在铁路建造项目和钢轨制造过程中不断向双方提供建议,在持续沟通和开展更多测试之后,自愿性的钢轨标准到19世纪末被广泛采用。
从标准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正是工程师们基于科学原则,带着功利心,通过广泛沟通,推动了标准的建立、优化和普及。
为了市场发展得更好,标准在演化
20世纪80年代,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出现并在全球推广。该标准强调设定目标,记录公司试图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并让独立的第三方来监督公司的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存留记录文件。这项标准不涉及检查公司具体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直接参与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工程客创始人杜鼎从2006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跟标准工作打交道。最初他在一家有进出口业务的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工作。压力容器属于国家特种监管设备,相关工作的每一步都涉及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8年,他也加入了必维。2016年,他建立并运营工程客,这是一家质量检验行业的专业自媒体。近年,杜鼎投身制造业现场管理培训领域。
杜鼎介绍,标准分两大主要类别,一类是ISO9000这类的管理体系标准,比如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另一类是工具类标准,比如过程统计标准,像在智能工厂,收集到的数据要用一些统计学工具进行处理,这就需要遵循相关标准。
《制造规则》一书中提到,关于ISO9000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说是延续二战时期军事生产工艺优化而来,有说是世界各地采购部门对供应商施加的许多不同的质量标准综合优化而成,还有观点称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强力支持英国标准协会(BSI)有关,因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87年采用了BSI的标准。在全球产品和服务更加注重质量的大前提下,ISO9000的出现,目的是帮助公司改善管理、提高质量,更好地加入全球竞争。
以ISO9000为基本框架,ISO9001对企业提出了具体的质量管理要求。这一质量管理体系于1994年提出,在二十多年时间里,成为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的管理体系标准,先后有200多万家企业通过了该项认证。“2006年,一位评论员惊叹道:20年前,谁会想到金融机构、学校、血库、监狱、寺庙、游轮公司或零售连锁店会实施ISO9001?”书中这样记录这项标准的影响。目前,中国已有80多万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据统计,就世界范围而言,金属、电气设备和机械类的制造商及建筑公司,是进行ISO9001认证的主力。这些企业用通过认证的方式,来达到进入全球市场、被众多进口国接受的目的。因此,质量认证也是一种门槛,代表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基本的信任标准。
这么多机构争相通过这项标准,一方面使标准检验成为一项规模很大的生意,养活了很多公司,另一方面也促进了ISO制定更多的管理体系标准,以及一些指导性的文件。比如ISO9004,叫作《组织持续成功管理》,提倡用户思考怎样让所有相关方满意,包括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和社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推动500余项标准实现中外互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理论战略所所长曹俐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标准国际化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能够促进我国与合作伙伴在技术、产业、市场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制造规则: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
[美]乔安妮·耶茨、克雷格·N.墨菲 著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2025年4月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佟鑫
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相关阅读
事关黄金税收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纳税人不通过交易所销售标准黄金,应按照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
547 11-01 08:48
当前的世界有多开放?《世界开放报告2025》将给出答案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将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5》和最新世界开放指数。
106 10-31 11:46
新世界发展:全权拥有K11,与郑志刚的K11 by AC业务无关联另据最新财报显示,报告期内,K11分部业绩取得4%的增长。
48 09-26 18:59
千亿产业狂奔背后的“身份焦虑”,预制菜如何破局?解决预制菜困局的关键在于重建信任。
249 09-19 19:08王兴兴称配资炒股官网开户,当前企业仍然缺少顶尖人才。
137 09-11 12:5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