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书单 配资老牌炒股配资门户
读一本书 懂一段史
学堂君:口述历史“我的事情是到三十六岁,以后就没了。”这是90岁的张学良和本书作者唐德刚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也是张学良一生最真实的写照。作为民国时最具争议的人物,张学良身上有太多的谜团,“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每一件都左右了历史发展的轨迹,这些所有的谜团,都会在这本《张学良口述历史》,少帅亲述作出解答。
《张学良口述历史》
张学良口述 (美)唐德刚撰写
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3年6月
口述之下,一个真实的少帅
不同于正史的严肃笔调,这本张学良的回忆带着浓厚的市井气息。他评价军阀吴佩孚是“西蜀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讥讽阎锡山搞政变是“傻瓜”,提及时竟念起打油诗:“没前我不怕,屁味实难闻”。这些鲜活吐槽,既是少帅个性的表达,也瞬间戳破了历史人物的“脸谱”。
更令人咋舌的是张学良的坦率:自诩“自古英雄皆好色”,细数十一段情史,点评顾维钧、叶公超皆风流,甚至调侃蒋介石“只剩个派头”。读这本书,会看到少帅早年的意气风发,也会感受到其任性的底色,唐德刚都将这些一一的展现出来,未作任何的回避,口述之下,呈现一个真实的张学良。
蒋介石与张学良
大节不亏:改写中国命运的大事
尽管言语零碎,但当谈及人生两大关键抉择,张学良也没有回避:
- 东北易帜时,面对日本特使威逼利诱,他掷地有声:“你替我想到了一切,却忘了我是中国人!” 寥寥数语,家国大义凛然;
- 西安事变中,他直言与蒋介石的根本分歧只在四字顺序——蒋要“安内攘外”,他坚持“攘外安内”:“若为私利,何必兵谏?我恨透了中国人在自家院子里流血!” 这份赤诚,连政敌也难以否认。
-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亲述由于自己的误判,导致事态发展到不可预估的地步,但从“东北易帜”、“”两件事中,不难看出“民族大义”,是他的不可动摇的底线。
口述历史的“真”:原生态记录的史学价值
唐德刚的整理最大程度保留了口述的原生态。东北方言的粗粝感、反复跳跃的琐碎叙事、半截而止的欲言又止,恰还原了一个耄耋老人的真实状态,其价值在于“填补了历史的空白”:如他亲承下令枪毙记者邵飘萍,澄清李大钊之死与老蒋无关等,皆修正了历史讹传。
在台湾幽禁期间的张学良与赵一荻吃早餐
何为真正的口述史?
这本书它不提供标准答案,只将张学良所表述言语用最精简的文字记录下来 ,将少帅的傲骨与风流、担当与局限,熔铸进那些带着烟火的“唠嗑”里。读完后让人眼前一亮,少帅的真心话,比任何教科书都更接近风暴中心的真相。
晚年张学良如何让看待西安事变?
“花花公子”究竟有多少女人?东北易帜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与的关系如何?
这些世人关心的话题,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该书共七章及外编附录,涵盖张学良家族背景、情感生活、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重要经历,穿插对张作霖、蒋介石等历史人物的评述 。非常接近历史真相的一本好书。
目录 · · · · · ·
出版说明张学良自述的是是非非(代序)
第一章身世:大帅起自草莽1.张家发迹前2.“那国家的玩意儿,能随便给你么3.大帅本是草莽英雄4.父亲有雄才
第二章年少时:将门父子情1.少年聪慧2.本想学救人,却变成杀人
第三章女人们: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1.贤妻良母于凤至2.我和赵四3.非常喜欢梁九小姐4.很多女朋友5.叶公超、顾维钧逸事
第四章内战和将领们1.我的带兵之道2.吴佩孚:西蜀无大将,廖化为先锋3.郭松龄:宁折也不弯4.南口军纪案5.张宗昌之死6.厌倦了内战7.我就想自个儿逃了
第五章不做东北皇帝1.东北易帜2.阎锡山干不过我3.美丽的东北4.市长风波5.和汪精卫的交往6.热河失守:东北军是我的包袱7.墨索里尼小姐8.胡汉民
第六章“九一八”与西安事变1.要还,就把东三省还国家2.我的事情就是到36岁
第七章余生:英雄坐老1.“忏悔录”风波2.我和溥杰3.我的孩子们4.喜京戏好字画
外编唐德刚论张学良从北京政变到皇姑屯期间的奉张父子花花公子·政治家·军事家张学良将军的赤子之心敬悼张学良将军“旧”诗一束
附录一先大元帅的早年生活和事功附录二本书所述大事年表
---------- 完----------
秦汉史、唐宋史、明清史等,点下方查阅
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